[受害人讲述]我所亲身经历的合肥传销骗局(2)
七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经历过“七天”过程之后的大家,有可能真的傻了,对一个人,接受了一个群体,一种思维方式,背后接受的是情感,是生活,是价值观与认同。当接受后,并在认为这是自己的历史使命与人生机遇结合的复杂的感情中会不断的强化这个思维方式。
当知识成为一种信仰,知识本身便是可怕的
在中国,对知识抱有一种宗教般的感情几乎是历史惯性给我们的赋予。即使在今天如此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研究生都已经成为白菜价的时代,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却依旧没有消失。
对于多数人而言,学生时代的结束便代表系统接触某一门类知识的结束,文理分科的开始代表对另一些知识彻底丧失掉认真了解的可能。
在传销中,他们融合了现代管理,基本的经济理论,法律,心理学,管理学,金融理论等现代知识,从这个视角了解世界对多数人而言是从没有过的,或许可以称之为“神”的视角。对于一个中学毕业即开始打工的人,面对一个人居高临下的讲一个小时的经济学无疑是件充满激情的事情。
揠苗助长是古代的一个成语,对于没有认真接触过基础理论教育的人,用很短的时间以虔诚的心情去接受一门现代金融学的视角,这个视角必然是没有自己的理性支撑的,当他们开始给你讲课的时候,容易发现他们的眼神视角都有着明显变化,仿佛人变了一样。
如他们常说,以前对经济的了解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今天他们的生意是虚拟经济,你必须换一个视角去理解,要有高度,要不怎么能理解呢。
对知识的组织并应用到生活是思维方式的体现,当应用对不完备的、想象出来的知识来理解现实那会是什么样子,康德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在探索知识的真伪以及是否能认知,而今天多数人依然是在重复中去相信知识,姑且称为一个群体的“常识”。
国家的视角?
合肥是个奇怪的城市,正如今天很多的城市一样是急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产物,在急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鬼城,地铁,大机场,可是对于多数来自一个小地方的人而言,这里跟想象的省会不一样,省会应该很多人,这里没有人,遍地的房子,没有售楼处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奇怪的,这是难以理解的。
神秘是最好的娇容,好奇是一种动力,让人继续这个七天的旅程的动力。
于是他们说国家在这里审批地铁是要把合肥打造成一线城市,全国28个城市获得了地铁的审批,难道要有28个一线城市,各个城市纷纷建新的基础设施,城市化的迅速与传统认识经验的不兼容导致了对于合肥城市化的过度解读,合肥被披上了一个国家的合法性的外衣,仿佛这里就是明日的首都。他们不断的说领导人的讲话,如
他们具体的与国家关联的视角有三个。
第一是他们统一用的联通的卡,因为他们认为打电话时通过卫星,而移动租用了国外的卫星,为了防止被国外监听,他们坚信自己是民族品牌的捍卫者(民族的认同),他们选择完全国有的联通(完全国有是什么概念?),这样,国外的人就不能监听,并且联通给他们开了集团网,这是中央审批的,并且专门给他们优惠,如送短信送流量,可是联通本来就是便宜,各种优惠,又不是只给他们送,集团网这个如何操作,联通的市场部自然会给运作好,毕竟是在中国,只要你控制分寸不闹事,一般是没人管你的。
第二是用的工商银行,因为这个银行有代扣个人所得税的权利,只有四大国有银行有,其他银行没有(我查到的是根据我国税法,工资薪金的发放人(单位)为个税扣缴义务人,因此由你所在单位负责代扣代缴。银行只是受托转账发放工资而已,属于银行的代理业务,没有代扣所得税的义务),并且他们每天大规模资金流动银监会肯定会查,并且仔细查一下他们对于金额数目的说法是与法律上不一致的,事实上中国现在经济联系这么频繁,能有多少人力对每一笔交易都进行审查,这也是中国国情,任何事情走正规程序的成本都是极高的。
第三就是他们会来租本地人的房子,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人气,促进合肥的发展,并且能给合肥提供大量税收,他们说他们的生意是合肥的支柱产业,这个可以用正常的逻辑去想想,即使他们有三十万人,他们成为六百万人口合肥的支柱产业,合肥人都在打酱油么,倒是他们每天互相走访,可是却没有任何实体。
自圆其说的逻辑——以“传销”为例
传销是不好的,这大家都知道,他们也知道。他们是怎么解释的呢。他们说他们的生意是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来监管的,所谓的宏观调控是从业人数多的时候,政府抓一抓,管一管,然后在电视上多报道,说传销的坏处,今天这篇文章在他们眼里也是政府的宏观调控。
因为他们的生意不是人人能做,有各种限制,不让本地人做,他们的解读是本地人的钱投入到合肥相当于合肥的钱本来就在合肥,是不产生什么作用的,而他们的钱属于外资,能对合肥的发展带来自己的作用,试想,合肥人的钱投资在合肥就不增值,而你外省人的钱投资才增值么?(不还是因为外省人本省没有朋友,相对环境容易封闭,这样更容易认同集体)。不让低于22岁的做,不让大于50岁的做,不让少数民族做,显得非常正规,仿佛他们有着严格的挑选条件,如果一群大学生都不上学了去做这事情是一件有政治风险的事情,对于年龄大的人身体不好,对少数民族而言,还是政治太敏感,这样他们粗糙的试图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群体认同,也不能告诉别人自己多挣钱,这样大家都来做那怎么办,他们是这么想的。政府为了不让大家都来,为了保护这个行业的发展做就给他们扣上传销的帽子,只让有胆有识别能力的人来做,因为他们都是人才,对的,这就是“人才”。
所以当说他们是传销,他们其实蛮自豪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这种自信,不会抛家舍业在个外省去过苦行僧的生活。他们说,小区里的横幅“自觉抵制传销,欢迎举报”是红底黄字的,能让人想起五星红旗,这显然背后有国家支持,并且没有举报电话,那举报给谁,并且对其中部分政府建筑过度解读,而上网一搜很容易的搜出举报电话,这种自我的解读着实让人惊异。
意识形态的运作过程
这个是主要要说的,这个行业本身浸透着对人性的深刻洞悉。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加强版的传销真的很难理解,全家十几口人都去参与,各种阶层的人,可能几百万人,十几年的时间,严守着秘密与自己的组织纪律,深刻的认同自己的集体,是一个多么复杂的意识形态运作,我们以前把它想的离生活太远,也把它想的太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