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天津市工商执法人员如何炼成“火眼金睛”
在天津滨海新区各大商场、超市数以十万计的人流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每周“逛街”超过10个小时,却不是为了购物,他们用实际行动保护着每一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他们就是滨海新区工商局塘沽分局执法大队的队员们。
昨日(16日)清晨8点,根据市民举报,滨海新区工商局塘沽分局执法大队队长王斌,来到塘沽建材路市场查看被群众举报的“问题乳胶”。经过仔细走访和调查,查获各类侵权乳胶40余桶。上午10时30分,王斌又带领执法干部立即驱车赶到河北路附近一家经营高档皮包的商店,经过调查暗访,发现这里出售4种仿冒国际一线品牌的皮包。核实有关情况后,执法干部随即对这些假冒皮包依法进行查扣。
当记者询问王斌,如何能在烟酒、食品、建筑材料、服装、日用品等近万种商品中迅速锁定侵权产品时,王斌笑着说,认知各种商标是执法干部每天的必修课。“我们不仅要组织大家学习认识各种商标,还要将商标的注册时间、生产地址、天津地区营销商是谁都牢记于心。别人看电视、看报纸都爱看新闻、看电视剧,我们却最爱看各种广告,有时我们还把广告汇总刻成光盘、收集成剪报,让大家统一学习。现在执法局的10余名干部不用对比,就能把商品的真假分辨的一清二楚。”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经济检查执法局的队员们依靠着他们独特的“火眼金睛”,共查获出售假冒、侵权商品等各类经济违法案件超过140余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济检查执法局不仅承担着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任务,还肩负着打击虚假广告、传销以及商业贿赂等职责。王斌告诉记者,队里有专门的队员负责上述职责,其任务之一就是给各种广告“挑错”。近来一些经营者利用广告夸大宣传,以医疗单位为例,很多医院在做广告时,都将自己“打扮”成中华某预防医学会的定点医院,但实际上国内根本不存在此类医学协会。所以执法干部一看到可能涉及夸大宣传的广告,就要进行核实,并责令商家停止虚假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