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传销为何能迷住名校硕士生的眼? |
作者:宋建锋 文章来源:中国江西网 点击数 130 更新时间:2012/4/24 9:43:21 文章录入:admin |
|
文/宋建锋
一名农村女孩,十余载寒窗苦读,还有一年就能取得名校硕士学位,这本该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励志故事。但是一个星期的经历,竟然动摇了她多年的向上轨迹:她要中断学业,去追寻一个大家都认为不靠谱的“创富梦想”。一名同乡研一男生,因不忍老乡误入歧途,在QQ上苦辩2万余言,并发动老师、同学、亲友协力疏导,求助记者参与劝说。(4月21日楚天都市报)
传销这些年来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误入传销歧途者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人,而如今这则新闻之所以会成为亮点,全在于:为什么传销也能迷住名校硕士生的眼?笔者认为,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传销巧妙地结合应试教育的优势,自创“洗脑方法”,这样一来,通过不断复习巩固、加深印象,传销理论也就深入人心了。
传销所谓的“洗脑方法”,不过是一种极其有针对性的思想灌输,利用“发展下线”的方式进行病毒式传播,再利用“发展下线”的方式骗取资金,受骗者往往自以为能通过动之以情的方式,从亲朋好友下手,抢先发展下线,从而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其实,传销的授课理论恰好和高校课堂中的营销理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看似是科学理论的灌输,事实上却是传销组织精心构造的荒谬的传销理论,名校硕士生居然也能听得入神,这不得要把它归功于应试教育的功劳。似懂非懂的理论,似真似幻的虚拟梦境,恍若当年高考前的情形。虚拟梦境的描述,创富成果的夸张,更进一步迷惑了阅历本就不多,一心想要摆脱贫穷的名校硕士生的眼。
属笔者直言,传销骗局的高明之处其实并不怎么高明,无非利用了上当受骗者的贪心。对于名校硕士生而言,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社会阅历的摄取。对于大多数有着社会阅历,有着丰富情感的常态人来说,传销骗局不攻自破,因为他们坚信“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此案例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对学生认知教育的缺失,因此,多一些社会实践,多一些创业指导,不仅可以提升名校硕士生的社会经验,而且有助于帮助其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甚至是去感化社会,而不是培养出一批需要社会来感化的、深陷传销泥淖迷失自我的名校硕士生。
|